三歲萌娃賣粽子走紅網絡,自創吆喝詞毫不怯場,一看就是經商奇才
端午期間,粽子是家裏不可缺少的,而對於那些沒有時間包或者幹脆不會包粽子的家庭來說,購買成為了最簡便的方式。
3歲萌娃賣粽子,靠吆喝走紅網絡
最近,一位3歲的萌娃,因為自己擺攤賣粽子,憑借獨特的吆喝聲走紅網絡。
“粽子粽子,大棗味的粽子咧”~這麽專業的吆喝詞語,出自一個內蒙古的3歲小女孩,由於家裏在端午節期間包的粽子太多,就想著自己擺攤拿出去賣一些,賺些成本錢。

沒想到自家的寶寶賣起粽子來,思路十分清晰,毫不怯場,就連吆喝的詞語也是自己自創的,從吆喝攬客,到挑選裝袋,萌娃都能輕車熟路地完成,完全不需要家長幫忙。

最令眾人感到有意思的是,萌娃賣粽子的價格也是不等,10塊錢買一個,5塊錢買兩個,著實也是讓問價的人哭笑不得。最後看著寫著的價格才知道:是5塊錢3個。
周邊很多人看萌娃這麽賣力地吆喝,都紛紛掏錢買粽子捧場,賣完之後萌娃還不忘拉“回頭客”,“吃好下回再來”,簡直是太專業了,一看就是經商奇才。

就這樣,經過萌娃這番“有經驗”地賣粽子,輕輕鬆鬆地幫助家裏賣掉了150多個粽子,就連家裏的大人都沒想到孩子還有這般本領。很多網友看到後,紛紛誇讚孩子認真賣粽子的樣子,真是又感人又可愛。
生活中,3歲的孩子能做些什麽?想必大部分的孩子還僅僅是處於上幼兒園階段,由父母照顧其飲食起居,生活還不能自理。但萌娃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,幫助家長賣粽子,不僅自己得到了鍛煉,也在一定程度上貼補了家用。

家長過度保護孩子,會對成長造成哪些後果?
生活中,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成“掌中寶”嗬護起來。為人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本無可厚非,但很多父母開始過度地介入孩子的生活、學習、交友,看似是關係,實則卻影響了孩子的獨立成長。
1)孩子依賴性強
家長事無巨細地關照到孩子生活的每個細節,會讓孩子養成較強的依賴感,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最後更是做事缺乏自信心,不僅反問自己:我能行嗎?
2)更容易憂鬱
家長的過度關心,會讓孩子更容易產生緊張、焦慮的情緒,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3)更容易社交恐懼
孩子大多數生活在恐懼中,經常被父母照顧著,自己會衍生出:“無能、一無是處”的感覺。

這些孩子在長大之後,心理上會有不同程度上的社交恐懼傾向,性格上也會變得孤獨、內向,人也會變得消極和悲觀,無法正常結交朋友。
父母們可以多給孩子一些獨立鍛煉的機會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家長可以適當放手,多增加一些孩子從小鍛煉的機會。
1.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
如今很多孩子都是被父母嬌生慣養,缺乏動手的實踐能力,什麽都不做自然很難形成獨立的性格。
所以在一些事情上,家長要學會放開手,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尤其是那些不危險的事情,父母更是要鼓勵孩子去做。
2. 要信任孩子
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,或者失敗,在一定程度上,父母的信任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安全感,所以在安全的範圍內,要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,相信孩子能行。

3.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
一些家長喜歡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“臂彎”裏,過分地溺愛,孩子就很難形成獨立的性格。
建議父母們,可以多嚐試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,像周末把家裏的舊玩具、圖書等通過跳蚤市場售賣的形式來鍛煉孩子,這樣既能提高孩子的膽量,也增加了孩子的交往能力,這些社會實踐,要比任何學習班都有意義。